1970年,为了建造当时杭州市富阳区最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岩石岭水库,迁移居民801户、3797人,包括三溪口老街在内的2780间房屋悄然沉入了烟波浩淼的岩石岭水库库底。转眼间已半个世纪。随着光阴远去,人们早已经淡忘。然而,仍然在一群老人心中随波荡漾。很遗憾,只能沉没水底,再也浮不出水面。可是我偏不死心,凭着记忆,把昔日三溪口拼凑还原,浮出水面,让三溪口后代子孙知道自己祖居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故乡广陵章家土福塆,离三溪口仅三华里,童年时去三溪口看过戏。从广陵通向三溪口,是条用卵石砌筑的古道。经大园里、文昌阁、大塔地、安全亭、鲍家畈,眼前就是三溪口。
进入三溪口第一个景观,就是一座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古戏台,台前是露天广场,每年农历二月和十月,镇上商人和富翁都会筹资集款,延请戏班,日夜连轴演出几天戏,看戏的来自十里八乡。
姑母家住三溪口,提前吃了夜饭搬来条凳,抢先占好座位。我跟着父母急忙来到三溪口,姑父姑母早在等候让座,半场戏演完,姑父买来点心肉包子。直到午夜,台上挂上\"明日请早\"的牌子,看客们才打着灯笼火把各回各的家。
1945年,我14岁在本村国民小学毕业,到三溪口石羊乡中心小学读高级小学。14岁该是读初中的年龄了,因为日本侵略者的窜扰,加上我体弱多病休学两年,去三溪口读高级小学时我已经是个小伙子了。
到三溪口,寄宿在姑母家。她家在上街头闹市区一条深邃的巷子里,巷子两旁是高耸的马头墙。巷子的尽头为一块白地,然后是姑母的家。这是一座三间两厢楼的老宅,姑父洪有培和他的胞兄各住一楼一底,中间为共用的堂屋。长条几上摆放着香炉烛台,屏风上悬挂着祖宗彩绘画像。姑父的胞兄是一位教书先生,家藏许多函装的线装书,他儿子经常拿出来品读。姑父家的后山脚下,原有一座私家花园,可能毁于太平天国战火,如今只剩下残存的墙基和遍地瓦砾。
三溪口地处新登、分水、临安、於潜四县交通要冲水陆码头,历来多发生战事,一度使三溪镇饱受战火创伤。这里一直是新登县第二大镇,全镇分上街、下街和阴山卢家三大片区,,沿街有大小店铺数十家,我记得名气最大的有万顺、宏大等数家。镇上居民约两千人,以洪姓居多,其余则来自皖南、江西及省内金华、永康、东阳、丽水以及温州的商户。洪姓在三溪口是位望族,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,如洪青选、洪燽、洪耀、洪燧等。
洪青选,急公尚义,于新登县城西创办鳌峰书院,于城南建立集贤馆,又在三溪故宅建文昌阁,为人温恭文雅,著有《种学山斋集》、《竹檐诗稿》。洪耀,嘉庆戊午(公元1798),由拔贡中式举人,壬戌(1802)成进士,廷试授翰林庶吉士,道光初,推广西左江兵备道。
石羊乡中心小学坐落于三溪口尾一座名为魁星阁的建筑群里,周边以围墙合抱,围墙内辟有广场。出校门即为上四乡(广陵、宁善、南新、南安)通向县城用卵石砌筑的大道。紧挨校门的大道矗立着三座石牌坊,其中两座骑跨大道,另一座东西朝向。三座牌坊呈\"丁\"字形,石构件精雕细琢甚精美,额上的题字忘了其称谓。
从姑母家到学校要穿越上街、下街、阴山卢家整个三溪镇,上街为商贸区,下街面临广陵溪。这一段最醒目的建筑物,是洪家祠堂和大名洪耀的翰林厅。翰林厅前厅后厅廽廊相连气宇轩昂、庄严肃穆,大天井内辟为花园,安放石桌石椅,洪家祠堂与翰林厅比肩而立,均为高敞的徽派建筑。祠堂前厅筑有戏台,为别的祠堂所罕见。从下街到阴山卢家,中有几处废墟,无疑是战火焚毁的洪姓建筑遗存。
阴山卢家其中的一户是上四乡享有盛名的大染坊,高大的马头墙外,露天安放着几只大染缸。我的一位同学卢国英就出生在这里,全校学生中他的毛笔字屈指可数,后来他学有所成,成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,寓居北京。
再折回洪家翰林厅,临溪筑有卵石镶嵌的场地,场地一角竖立旗杆。溪上架有木桥,木桥的对岸是十几户散居的亦农亦商的住户。
三溪口四面群山,风景秀丽,水陆交通便捷,一直是上四乡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。上四乡的竹、木、茶叶、油桐、桕子、栗子、白果等土特产,都经过三溪口集散码头运向外地,村民所需之日用百货、油盐酱醋,也由水运至三溪口出售。
当年三溪口周围有众多供人歇息的小凉亭,如出入广陵的安全亭,镇中心的街中亭,还有附近的黄桥亭,通往上四乡的西年亭。溪多桥也多,有通往贤德的长长石板桥——瑞庆桥,连接街区和郊区的小石桥——仁寿桥,有磨盘山脚的石拱桥——凹桥,还有架于葛溪之上长长的木桥。
回故乡游郎家坞,在郎家坞口逗留,见不远处磨盘山下的凹桥露出水面。我感到些许安慰又无比心酸,我简直不敢相信,这就是当年镇上居民夏夜在此纳凉的石拱桥。今天它是那样的瘦小,没有了肌肤,只剩下一付骨架在浩瀚的水域边缘,孤立无援的支撑着。不过,我又为它感到庆幸,毕竟它还能露出水面,仰望蓝天白云与世人见面,呼吸呼吸万木丛中散发出的新鲜空气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见证三溪镇的消亡过程。比起沉入水底的热闹街市,洪家祠堂、翰林厅、石牌楼,众多的桥梁和凉亭,这座还能露出水面的残桥,应该说它是幸运的。
那天,随亲友去磨盘山下一家餐馆晚餐,汽车在湿地公园边缘转了一圈才到餐馆所在地磨盘山,少年时来过多次,今天竟变得如此陌生。进了餐厅,凭窗而坐,微风荡漾群山叠翠,星光点点,东升的月亮倒影在湖面,恍然中,昔日的三溪口古镇如海市蜃楼,终于浮出水面。
公元2025年农历乙巳年初夏,在洞桥镇枫林咽泉旁的三予书院,我有幸见到郦志瑀先生的白描三溪镇全景图部分。这是一幅写生画,画得精准而到位。见到此图,如同见到久违的三溪古镇,沉入水底半个世纪的三溪古镇人文景观终于浮出水面。而我则为郦志瑀先生的三溪镇全图写了一篇解说词。图文合璧,让三溪古镇的过往,原汁原味呈现在今人面前,从而引起乡愁的共鸣和无尽的遐想。(章启茂)
图为章启茂
章启茂简介:1932年出生于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广陵章家土福塆。1950年春,新登简师毕业。1951年1月,抗美援朝入伍,任文化教员。1961年转业吴兴县埭溪公社,任共青团专职干部。1980年调湖州日报社,任政文部主任。1992年退休。中共党员,湖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。主要作品《片瓦集》、《寸草集》。
景盛网-景盛网官网-咸阳股票配资-配资专业在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